图片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李麻花
《1》
夏天,是个很好的季节。
如果让我在一年四季里选择,我可能会偏爱夏天多一些。
不是因为夏天有很多香甜可口的瓜果,是夏天的苦物很多。
比如苦瓜、苦笋、苦菜……
大自然是很懂得平衡之道,它知道夏天是排发的季节,便安排了这些有利于祛热气、排毒素的应季之物。
如果烹饪得当,这些极苦的食材会成为夏季餐桌上的美味佳肴。
瓜果蔬菜中的清苦,就像一台清扫机,涤荡我们口腔中的黏腻和厚重,让人有一种卸去重担的轻松感。
但很多人还是接受不了食物中的苦味,正如他们惧怕岩茶中的苦味一样。
图片
《2》
有不少茶友向我直言,岩茶喝着太苦了,苦味就像是一座屏障,隔绝开他们与岩茶的世界。
我反问他们,绿茶、普洱能接受吗?它们不苦吗
他们反而觉得奇怪,岩茶不应该是最苦的茶吗?
绿茶、生普(没转化前是滇绿)是不发酵茶,乐于制造苦味的茶多酚、茶碱等罪魁祸首可是被很好地保存下来了。
而岩茶经过做青、多次焙火,达到半发酵程度,茶多酚、茶碱起码有半数以上流失的流失,转化的转化。
要是比苦味,肯定是绿茶、生普更胜一筹。
但为何大众的感受有所出入呢?
图片
原因有二:
一是绿茶的投茶量少,泡出来的汤色嫩绿清透,像小姑娘的皮肤吹弹可破,看起来赏心悦目,便先入为主地觉得这样的汤色肯定是鲜甜的。
接下来,大家喝绿茶时注意力容易被它们的鲜爽度、青涩感吸引,自然地过滤、弱化掉苦感。
就像人在同时接收到很多讯息时,一般会下意识地去放大自己更愿意、更想听到的讯息。
二是岩茶的汤色、滋味一直给人“重口味”的固有印象,很多人会用“中药”来形容岩茶。
炭火的焦苦味,无疑又助推了一把岩茶带给人的苦感。
在我的分析之下,大家发现没有,我们很多时候会被事物的表象迷惑。
认为绿茶清淡,就不会苦;岩茶汤色那么浓,不苦才怪!
其实,都错了。
紫色的葡萄看着很甜,说不定是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说的酸葡萄;
绿葡萄就一定很酸吗?也可以是糖分爆表的阳光玫瑰。
所以,我们不要惧怕岩茶的苦味,也许岩茶根本就不苦,也许岩茶的苦也能成为独特的味蕾体验。
图片
《3》
先来说说岩茶中的苦味。
岩茶的苦,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那般令人抗拒。
这分苦出自植物本身的味道,属于天地精华酿造出来的一份味道。
它没有工业感,不是后现代的人工味。
依靠大自然力量获取的味道,它就值得我们正视和尊重。
从岩茶汤水中走出来的苦感,它不是一动不动、一层不变的,相反,它比其他味道要更灵动、更活泼。
在香气和甜感都褪去的时候,苦感反而是清晰地停留在敏感的味蕾上。
很快,它像变魔术一般,在我们的口腔里变幻出凉爽的清风、鲜甜的泉水、雨后的甘露。
图片
岩茶之苦的妙处在其后半程的演绎,那是它的专属舞台。
所有繁华褪尽,它的独舞才正式上演。
懂得欣赏岩茶的苦味的人,他不会过于纠结入口时候的苦,他会耐心等待它最后的尽情一舞。
香和甜,在味觉体系里属于轻盈向上的状态,苦味,上传产品则是厚重下沉的。
如果把香和甜比作蓝天白云、晚霞绮丽,那么苦味则是层峦叠嶂的远山,和袅袅迢迢通往农家的交错小路。
苦与香甜的结合,给了一张画作完整的构图。
苦于香甜的结合,从纵向上延展了岩茶的口感纬度。
我们在喝岩茶时,苦感在无形中正丰富饱满着每道茶汤的香气口感,只是大多数人不自知而已。
如果把苦感完全从岩茶的香气和滋味结构中剥离出来,那么岩茶给人的感觉显得单一而扁平,少了骨血的丰盈之姿。
图片
《4》
说完苦味的美感,再来说说反面教材,我们所惧怕的岩茶的苦,究竟是什么苦?
任何事物肯定都有两面性,有美的,自然就有丑的。
岩茶的苦也是如此。
自然流露出的苦感属于植物的一部分,表现真实且很有智慧。
但是经过环环相扣的制茶流程,在不成熟的人工干预之下,有些苦感则变味、变质了。
图片
比如焙了高火、急火的岩茶,茶汤暗黑,一入口就是炭火的焦苦,燎人心脉,让人失去再喝下去的勇气。
这种工艺缺陷带来的苦味十分致命,它一上位,岩茶自身携带的植物苦感就被取而代之。
导致这泡茶失去了可以回甘的苦,失去了灵动变幻的苦,只剩下心如死灰的苦。
再比如做青时,技艺不精,没有及时疏通茶叶内部的苦水,导致其淤积茶叶体内,与青味、生味纠缠不清,最后生出腥臭的苦味。
这类岩茶喝起来,就如同在品一条发臭的咸鱼,的确会令人生惧。
图片
图片
《5》
岩茶的苦,像是无法突破枷锁的世俗认知,普罗大众皆认为这种苦不应该出现在一杯香甜的茶汤里。
换个角度来看,或许存在即有道理。
其实,我们不是惧怕岩茶的苦味,而是没有直面苦味的胆量和智慧。
先苦后甜,只是一小段清苦,马上就能迎来美妙的生津回甘。
而正是这一段清苦之路,很多人不愿意走。
也只有迎面而上,尝尽千番滋味,才能分辨好和差的苦。
能力的强大,内心自然变得强大,面对一切便无所畏惧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