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前言】
1961 年那回柏林墙危机,让 20 世纪 60 年代前期的英美关系热乎起来了。美国肯尼迪刚上台的新政府,一开始想着对苏联态度得强硬,在核力量跟军事力量上给苏联施压。美国跟英国好多次会谈,互相交流对柏林问题的看法后,美国慢慢调整柏林的政策,变得跟英国差不多了。
为啥呢,因为英美在柏林问题上利益一致,西欧那些盟国都有点疏远美国了,而且美国国内还有经济危机,这么一来,英国在美国对外战略里的地位就更重要了。柏林墙事件之后,英美两国的“一致”又扩展到了古巴导弹危机和禁止核试验的合作方面。
【1961年柏林墙危机前后英美外交历程】
二战结束后,美国和英国接着维持战时同盟,为的是除掉苏联给西方利益带来的威胁,还维持并推进了两国之间的那啥。就凭这种因利益结成的合作关系,美英在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里具备了更强的影响力。
不过呢,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时候,英国和美国在国际事务上开始有了挺明显的不一样,像苏伊士运河危机、朝鲜战争这些事儿,让这两国之间有了矛盾。虽说后来及时弥补了,可因为双方利益不一样,到了 1961 年柏林墙危机那会,美国和英国还是有分歧。
柏林墙危机那阵儿,英国一门心思要通过谈判来实现和平,觉得对苏联得采取温和妥协的政策。可美国不这么想,美国觉着西柏林在欧洲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,坚决反对软弱妥协,还提出得加强军备,积极做好打仗的准备。
1960 年 11 月,英国外交部着手重新规划柏林政策,觉得要是苏联又把柏林问题挑起来,西柏林很难维持当下的情况,所以得通过谈判寻个别的解决办法,得做出些妥协。英国打算施行保守且带有妥协性质的柏林政策,尽力维持现状或者让损失变小点,还着重去消除跟美国肯尼迪政府在应急计划上的不同意见。
相较而言,美国新政府对柏林的政策不太清晰。1961 年 1 月 20 日,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讲里没讲到柏林政策。不过,肯尼迪政府没不管柏林问题,很快就让总统特别顾问迪安·艾奇逊去研究柏林问题,进而有了对应的柏林政策。
美国先找重要盟国英国商量柏林的事,赶紧交流想法好制定新的柏林政策。1961 年 4 月 5 号到 6 号,肯尼迪和麦克米伦在华盛顿见面,这时候英美在柏林问题上的不同看法就显现出来了。
艾奇逊称,在柏林那事儿上,光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准备不行,肯定得有某种军事反应,好给苏联施压。麦克米伦讲,英国人民不会因为柏林通行证的事儿就打仗。
会谈的时候,英国老提用谈判的办法去解决柏林的事儿,想找个解决办法,比如说弄个自由城市。美国呢,着重讲西柏林的战略重要性,还说对西柏林的人有责任。
在这回会谈里,美国这边是艾奇逊说了算,美国的柏林政策还没定下来呢,肯尼迪总统也讲了,还没决定要干啥行动。可英国在柏林的立场挺清楚的,跟艾奇逊的想法差别挺大。接着,美国在四月跟西德,五月跟法国,分别探讨柏林的事儿。
实际上,1961 年 6 月 3 日到 4 号,肯尼迪跟赫鲁晓夫在维也纳见面的时候,美国有关新柏林的政策还没定下来呢。在谈话当中,赫鲁晓夫又在柏林问题上给压力了。赫鲁晓夫提议开个和平会议来处理柏林问题,还觉得德国统一没啥希望了。
要是美国跟它的西方盟国不答应,那他就自己和民主德国签和平条约,让西柏林变成自由城。可肯尼迪说,守护西柏林是美国的责任,要是美国听了赫鲁晓夫的主意,那美国的承诺就啥用没有了。
双方在柏林事儿上僵持住了,赫鲁晓夫还说要在 6 个月里把这问题解决了。碰到这情况,肯尼迪表示他马上要和麦克米伦见面,会把这事儿拿出来说道说道。维也纳会晤完了,两边没啥进展,柏林的问题变得更急了。
【1961年柏林墙危机前后美国对英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】
1961 年柏林墙危机那阵儿,美国搞了个挺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,这主要是因为好几方面。头一个就是,美国在军事力量上和苏联差不多,那得争取盟国的帮忙,这样才能在东西方对抗里占上风。
其次呢,西欧地区在经济、政治还有核力量这些方面有了离心的趋向,这就让美国不好有效地把控这个地区了。面对这种情况,美国想要拉拢英国,借由控制英国去间接管着西欧地区。美国这种外交政策,就是为了保证自己在西欧地区的影响力,让自己在全球政治格局里的地位更稳当些。
二战结束后,柏林的事儿一直是左右东西方关系的重要因素。苏联好几次跟西方国家在柏林的立场对着干,想借柏林的问题达成对西方的政治要求,像让西方承认德国的分裂以及民主德国是合法的。
面对这一挑战,英美两国都觉得该对苏联搞遏制政策,然后为了共同目标走到了一块儿。虽说随着国家发展和国际形势变了,英美在柏林问题上的政策不总是完全一样,但它们一直有共同利益在。
所以呢,北京抖店主图设计英国觉得西方没法拦住苏联把权力交给民主德国,就主张和民主德国保持联系、进行对话,要是有必要,还会承认它的存在。英国在柏林这事儿上的态度比较客观实际。在 1961 年 2 月弄的新柏林政策里,英国讲了,要是承认跟苏联谈出来的任何解决办法,那对联邦德国和西方都不好,肯定会让对民主德国的承认变多,或者让西方的控制变弱。维持柏林现在的情况可能不咋让人满意,但这是当下最合适的办法了。
英国打一开始就打算妥协。在英国看来,德国要是分裂了,就很难在欧洲大陆维持影响力的平衡,所以维护和平,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才更明智呢。
20世纪50年代,英国国力跟国际影响力都下滑了,麦克米伦政府想在美苏中间起到调解的作用,好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。就像前面讲过的,麦克米伦去苏联访问,就是照着这个政策干的事儿。因为英美两国的国家利益不一样,比起美国来,英国对苏联的政策要更温和些。
肯尼迪当总统后,老说西方在西柏林那得担责任,还觉得柏林这事关系到美国的面子。6 月 3 日到 4 日,他和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谈时,肯尼迪好几次讲,要是美国听了赫鲁晓夫的主意,那美国的威信可就遭老罪了。
他讲道:“要是咱被从西柏林给赶出来,要是咱自己就把权力放弃了,那谁都不会再信咱的承诺跟保证啦。”对美国来讲,柏林这事儿不单单是从地缘政治方面去考虑的,还关系到美国在整个世界上的名声和信用呢。
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,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开始兴起。要是美国把柏林给放弃了,那自由世界就会乱套,美国做出的承诺也会没啥用了。艾奇逊老拿这点来说明西柏林对美国的重要性。所以,美国得坚决保住西方在西柏林的利益,没法像英国那样不慌不忙的。
【西方盟国内部与美国存在分歧】
20世纪60年代,西欧经济慢慢变强,对美国的掌控很不爽,就渐渐在外交上不想受美国管了,开始看重自己国家的利益。特别是法国和西德,搞了那种跟美国离心的外交政策,这就让美国在东西方国际事务里,更得靠英国来支持了。
1958 年戴高乐又上台执政后,法国就搞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,跟美国对着干了。戴高乐觉得法国得走自己的路,他弄了好些行动,就是为了让北约的影响力变小。
1959 年,法国表明自家海军在战争时不归北约统一指挥;随后在 1960 年 3 月,法国把处于北约掌控下的地中海舰队给撤了;7 月,法国又把驻扎在本国的美国轰炸机赶走了。戴高乐执意发展法国独自的核力量,这让美国强烈反对,可戴高乐照样没停下研发核武器的脚步。
法国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,让它在不少重要问题上跟美国看法不一致,于是法国在国际事务里开始找自己的立场,不再全靠美国了。这使得美国挺担心,也就更依赖英国这个盟友了。所以,美国在东西方的国际事务里,对英国的支持需求是越来越多了。
【西欧经济一体化对美国的影响】
二战结束后,美国弄出个“马歇尔计划”,喊西欧国家一块来接受美国给的经济援助。这个计划有俩目的:一是拿经济援助当手段,把西欧控制住,好当遏制苏联的前沿阵地;二是能帮美国的经济从战时往和平时期转变,好继续发展。
20世纪50年代,西欧国家弄了个欧洲煤钢联营,想让西欧的经济能发展得好点,就这样走上了自己主动联合的道儿。西欧的联合慢慢往经济方面扩展开来,让西欧经济又兴旺起来了。这时候呢,美国经济不像以前那么强了,对西欧经济的掌控力也慢慢变弱了。
20世纪50年代末的时候,西欧各国着手在关税以及共同农业政策等方面展开协调合作。1957年3月,比利时、卢森堡、法国、联邦德国、意大利还有荷兰这六个国家在罗马签署了《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》,由此创建了“欧洲经济共同体”,其主要意图是让成员国在经济方面加强联合。
与此同时,美国经济变得相对衰退,这主要是因为战后美国为了和苏联对抗搞军备竞赛,使得财政支出增加了。
【总结】
1961 年柏林墙危机那阵儿,英美在柏林问题上利益一致,美国主动跟英国沟通、商量并合作,让英美特殊关系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掀起高潮。与此同时,在古巴导弹危机和搞部分禁止核试验的谈判时,英美两国还是紧密合作,这让英美关系在二战后又迎来了蜜月期。
不过呢,这时候咱也不能不管英美在核技术、越南战争、非殖民化这些事儿上有矛盾,再加上英国实力不断变弱,西欧联合的劲头越来越大,第三世界国家也使劲想摆脱东西方格局的掌控,国际形势这么一变化。这些情况就让英美关系老是随着两国的利益变来变去。
在英国政府那儿,英美特殊关系的本质不停冒出来,而且它的坏处也慢慢出来了,英国只得重新琢磨英美关系往后咋发展。
Shuckburgh, S.E.(1990)记录:Shuckburgh 致 Hoyer Millar。《英国海外政策文件》,第 3 系列,第 6 卷,参考编号:WG 1015/183
U.S. Department of State (1993)《美国对外关系(FRUS),1961 - 1963》。第14卷,美国政府印刷局,华盛顿特区